
液液萃取儀在實驗室中常用于分離和純化樣品,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多種故障。以下是常見故障及其解決方案的總結(jié):
1. 萃取效率低
可能原因:
溶劑選擇不當(極性不匹配)。
兩相混合不充分(攪拌/振蕩時間不足或速度過低)。
pH值未優(yōu)化(影響目標物溶解度)。
溶劑比例或體積不合適。
解決方案:
重新選擇與目標物極性匹配的溶劑(參考相似相溶原理)。
調(diào)整振蕩速度或時間,確保充分混合(避免過度乳化)。
調(diào)節(jié)pH值(如酸性物質(zhì)在酸性條件下萃取更高效)。
優(yōu)化溶劑比例(通過預(yù)實驗確定最佳體積比)。
2. 乳化現(xiàn)象
可能原因:
樣品含表面活性劑或蛋白質(zhì)。
振蕩過于劇烈。
溶劑極性接近或密度差小。
解決方案:
輕微乳化:靜置延長分離時間,或離心(3000 rpm, 5分鐘)。
添加破乳劑(如NaCl飽和溶液或少量乙醇)。
降低振蕩強度,改用溫和混合方式(如磁力攪拌)。
更換溶劑(如用二氯甲烷代替乙酸乙酯)。
3. 兩相分層不清晰
可能原因:
溶劑密度接近,界面模糊。
樣品中存在懸浮顆粒或膠體。
溫度波動導致溶劑互溶性變化。
解決方案:
調(diào)整溶劑組合(如正己烷 水比氯仿 水更易分層)。
過濾或離心樣品去除顆粒物。
控制恒溫環(huán)境(避免高溫導致溶劑互溶)。
4. 泄漏問題
可能原因:
密封圈老化或磨損。
分液漏斗/萃取瓶未擰緊。
玻璃器皿有裂紋。
解決方案:
定期更換密封圈(硅膠材質(zhì)更耐用)。
檢查螺紋是否對齊,適度擰緊(避免過緊導致破裂)。
使用前檢查玻璃器皿完整性,更換破損部件。
5. 目標物回收率低
可能原因:
溶劑揮發(fā)導致體積不足。
多次萃取未合并全部萃取液。
目標物在溶劑中不穩(wěn)定(如易氧化)。
解決方案:
使用具塞容器,減少揮發(fā)損失。
確保多次萃取的溶劑收集。
添加穩(wěn)定劑(如抗氧化劑)或避光操作。
6. 儀器無法啟動/運行異常
可能原因:
電源故障或電機損壞。
控制面板程序錯誤。
機械部件卡死(如振蕩臂)。
解決方案:
檢查電源連接,重啟儀器。
恢復(fù)出廠設(shè)置或更新軟件。
清理并潤滑機械部件,避免異物阻塞。
7. 交叉污染
可能原因:
未清洗設(shè)備。
溶劑殘留或樣品殘留。
解決方案:
每次使用后按溶劑極性順序清洗(如丙酮→水)。
用空白溶劑進行“空白萃取"測試。
維護建議
定期保養(yǎng):清潔管路、更換密封件、校準傳感器。
操作規(guī)范:避免超負荷運行,記錄溶劑類型和參數(shù)。
安全提示:通風櫥中操作揮發(fā)性溶劑,佩戴防護裝備。

電話
微信掃一掃